初中物理各学期知识点(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点)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8-10 17:27:25 479

期中考试马上就要来临了。小编专门总结了初中物理各年级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进度和考试范围有选择地学习!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学期知识点(初中阶段物理知识点)

第三章物质状态的变化

第一段温度

1、温度: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意:我们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果两个物体同样热或冷,它们的温度也会相同。根据我们的感官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是不可靠的。

2.温度(摄氏度):

(1)温度常用单位为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调节:设定1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设定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为100;然后将0C到100C之间的范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C。

温度计结构:下面有一个玻璃泡,里面盛有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有一根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外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其量程以确定是否适合被测物体的温度;并了解温度计的分度值(每个小刻度代表多少温度)以便准确读数。同时估计液体的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温度计会损坏)

使用时:温度计玻璃球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部或容器壁;将温度计的玻璃球浸入被测液体中,等待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指示稳定后读取读数。读数时,玻璃球应继续停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平齐。

4.身体状态的变化

物理状态变化:指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存在的状态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物质从固体到液体的变化称为熔化;从液体到固体的变化称为凝固。

1、物质熔化时吸收热量,凝固时放出热量;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个物理状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态和非晶态;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如海浪、冰、盐、萘、各种金属等

(2)无定形: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

晶体和非晶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熔点:晶体熔化的温度。

4、熔晶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5、晶体凝固条件:

(1)温度达到冰点;

(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

(1)AB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风扇冷却)。

(2)沸腾:在一定温度(沸点)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注意:

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C.液体的沸点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D液体沸腾的条件:当温度达到沸点时,继续吸热。

(3)沸腾与蒸发的区别与联系:

A、都是汽化现象,吸热;

B.沸腾仅发生在沸点;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沸腾发生在液体内部和外部;蒸发仅发生在液体表面;

D.沸腾比蒸发更剧烈。

(4)蒸发可引起降温:夏季在室内洒水降温;人们出汗是为了降温;发烧时用酒精涂在皮肤上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速度不同:例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

4、液化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增加压力、提高沸点)。如: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第四节升华与升华

1、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称为升华。升华吸收热量,升华放出热量。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冷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

3、升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季窗玻璃上的冰花(玻璃内表面)

补充:七、云、霜、露、雾、雨、雪、冰雹、“白气”的形成

1、当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水;它附着在灰尘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结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和雪(水蒸气凝结而成);小冰晶落下时会融化。变成雨,小水滴随0冷空气流动,凝固成冰雹;

4、“白色气体”是水蒸气受冷液化形成的。

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15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充电摩擦起电

1.充电

带电物体:当物体具有吸引光和小物体的性质时,我们说该物体带电。此类物体称为带电体。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上的电荷为正(+);与毛皮摩擦的橡胶棒上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物体既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也可以吸引带有不同电荷的带电物体。

电荷:电荷的量称为电荷,简称电荷,符号为Q。电荷的单位为库仑(C)。

2.带电物体的测试方法

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利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吸引轻、小物体。

3.收费对象的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物体与带电体接触时带电。(两个带电物体接触时带电相同)

(3)感应充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4.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不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潮湿物体、含有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第2节电流和电路

1.目前

电流的形成:导体中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2、电路组成:电源、开关、电器、电线。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称为电源。干电池、蓄电池提供电力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当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连续电流形成的条件:

必须有电源;

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电器:消耗电能并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源的装置。

电线:传导电流并传输电能。

3、电路的三种状态:

路径:相连的电路称为路径。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闭合。

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称为开路。此时电路尚未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流。

短路:不使用电器,直接用电线连接电源正负极。电路中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可能会烧毁电源或导致电线的绝缘层燃烧而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用电器的两端直接用电线连接,也是短路(这种情况下,电流会直接通过电线而不通过电器,电器将不工作)。

第三节串并联

1.串联电路

将电路元件逐个连接起来就形成串联电路。

特征:

电流只有一条路;

各电器之间相互影响。如果其中一台电器因断路而停止工作,其他电器也无法工作;

只需一个开关即可控制整个电路。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是将电路元件并联连接而成。电流在分支之前和合并之后所经过的路径称为主干路径;电流在分支之后和合并之前所经过的路径称为分支路径。

特征:

两条或多条电流路径,可分为主路径和支路径;

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个分支打开时,其他分支仍然可以连接;

主干开关可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各支路的电器。

第四节电流强度

1.目前

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度的物理量,用符号I表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缩写为安培,符号A。比安培小的单位有毫安(mA)和微安(A)。1A=103mA;1mA=103A;1A=106A。电流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电流表

测量电流的仪器称为电流表。符号为,其内阻很小,可视为零,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表指示:

测量范围

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的位置

大网格代表值

小格子代表价值

0~0.6A

“-”和“0.6”

下一行

0.2A

0.02A

0~3A

“-”和“3”

上一行

1A

0.1A

指针指向同一位置时,0~3A量程读出的示值是0~0.6A量程读出的示值的5倍。

4、电流表正确使用规则:

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器串联。如果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不仅测不出流过用电器的电流,而且如果电路中没有其他用电器,也会因为电流表直接连接而烧坏电流表。到电源的两极,导致电流过大。

“+”、“-”端子必须正确连接,使电流从“+”端子流入电流表,从“-”端子流出。否则电流表的指针会向相反方向偏转。

第五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定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的总主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

第16章耐压

第一段电压

1.电压

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电源就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符号为U,单位为伏特(volt,V)。大于伏特的包括千伏(kV),小于伏特的包括毫伏(mV)和微伏(V)。换算关系为:1kV=103V;1V=103mV;1kV=106mV。为了在电路中产生电流,电路两端必须有电压。

2、电压表

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器称为电压表,其符号为。它的内阻很大,接在电路上相当于开路。

3、电压表的指示

测量范围

使用接线柱*

表盘上刻度的位置

大网格代表值

小格子代表价值

0~3V

“-”和“3”

下一行

1V

0.1V

0~15V

“-”和“15”

上一行

5V

0.5V

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器并联。

“+”、“-”端子必须正确连接。电流必须从“+”端子流入电压表并从“-”端子流出。

4.常用电压

家用电路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一节干电池电压:1.5V;每节铅酸电池电压:2V

5、电池组电压特性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电池电压之和;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第二节串联、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则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电路各部分的电压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第三节电阻

1.阻力

导体对电流的抵抗力称为电阻。符号为R,单位为欧姆,缩写为欧姆,符号为。大于欧姆的单位包括兆欧(M)和千欧(k)。1M=103k,1k=103,1M=106。常见导体的电阻率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银、铜、铝、钨、铁、锰铜合金、镍铬合金等。在电子技术中,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经常被使用。又称定值电阻器,简称电阻器。它们在电路图中用--表示。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特性。其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电阻率)、长度(L)和横截面积(S),也与温度有关。它与导体是否接入电路、是否通电、或其电流、电压等因素无关。

不同的导体材料,在长度和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其电阻值不同;

当材料和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只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玻璃)

第四节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电路符号:变阻器应与被控电器串联。原理:通过改变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有时还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2、铭牌:

例如,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01A”,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5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

3、滑动变阻器使用注意事项:

接线时必须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如果选择“全部向上”,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接近,相当于接了一段导线;

如果选择“FullDown”,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将为最大值,不能更改,相当于接了一个定值电阻。

以上两种错误的连接方法都会使滑动变阻器失去作用。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