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辨析教案(初中化学概念辨析题汇总)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8-04 05:50:00 884

原标题:初中化学概念解析

化学概念用极其精辟的语言进行了高度概括。一字、一字、一句、一注都经过仔细推敲、反复推敲,具有严格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通过它,将基础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化学知识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帮助我们理解和理解各种化学问题的思维形式和手段。因此,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含义并灵活运用化学概念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对于掌握中学化学知识非常重要。然而,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不太注重概念的严谨性和准确性。他们似乎明白一些概念但又不明白,不明白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混淆两个含义相似的概念。本文将初中化学中一些含义相似且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总结和比较如下,以帮助学生掌握。

初中化学概念辨析教案(初中化学概念辨析题汇总)

1.烟、雾

大量固体细小颗粒分散在气体中的现象称为烟雾。大量小水滴分散在气体中的现象称为雾。可见烟和雾是有区别的。因此,我们常说: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白烟;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产生白雾。

2、组成与结构

在描述物质的结构时,经常使用“成分”、“组成”等词语,但它们的使用被严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宏观角度分析事物时用“合成”,从微观角度分析事物则用“合成”。“构成”常用来从“成分”的角度来分析物质。例如,二氧化碳应该由两种元素组成:碳和氧。据说二氧化碳分子应该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3.爆炸,爆炸

爆炸是物质非常快速的化学或物理变化过程。变化过程中能迅速释放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产生高温高压,体积迅速膨胀,形成巨大的冲击力。这是剧烈的爆炸。现象。

爆炸的发生是因为物体局部受热不均匀,导致物体各处出现裂纹。其损坏程度不像爆炸的危害那么严重,一般仅对仪器和设备造成损坏。

4.干馏、蒸馏

干馏是通过隔离空气和强化热量来分解某些含碳物质的过程。原料一般为固体,反应产物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物质。

蒸馏是根据混合物中物质的沸点不同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每种物质的方法。原料是液体混合物,冷却后分离出的物料也是液体。例如,蒸馏水是通过蒸馏普通水而产生的,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5.溶解,融化

尽管“溶解”和“融化”具有相同的发音和相似的字形,但它们有本质的不同。

溶解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通常称为溶质)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通常称为溶剂)中形成溶液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伴随着热量、浓度、体积等的变化。溶解的结果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熔化是物质从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只是一个物理过程。熔化过程中必须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所有晶体熔化成液体。熔化是同一种物质吸收一定热量后由固态变为液态,即仅发生状态的变化,熔化后物质的分子并没有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而物质融化后仍是纯净的。

6.溶解度、溶解度

溶解度通常描述物质溶解在某种溶剂中的能力。它是物质的物理性质。通常粗略地表示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解在一定量溶剂(通常为100克水)中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的量,单位为克。它是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最大值;它是某种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的量度,是溶解度的定量表达。

7、潮解和风化

潮解和风化看似是两个相反的可逆过程,但本质上它们是不可逆的。风化是指结晶水合物在常温和干燥空气中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这是一种化学变化。潮解是晶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逐渐在晶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它不仅是无水物质获得结晶水的现象,也是形成溶液的过程,是一种物理化学变化。易风化的物质不易潮解。同样,容易潮解的物质也不容易风化。

8.补水,补水

水合物一般是指含有水分子的物质。水合物中水分子的结构基本没有改变。例如,CuSO4·5H2O中的水基本上仍以H2O的形式存在。然而,水合物中的水通常不稳定,在加热甚至室温下容易失水。

水合物是物质与水化合形成的新物质。这种物质中没有水分子。水分子被分解,成为新物质的组成部分。例如:SO3的水合物是H2SO4,CaO的水合物是Ca(OH)2。而且这些物质一般都比较稳定,不易分解和失水。

另外,两者的命名方式也不同。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称为五水硫酸铜,FeSO4·7H2O称为七水硫酸亚铁:SO3的水合物H2SO4称为硫酸,CaO的水合物Ca(OH)2称为氢氧化钙。

9.电解、电离

电解是电解质离子在电流作用下在溶液中定向移动,在两个电极上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电离是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或受热熔化时自发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它是电解过程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电解质不电离,就不会有导电颗粒,电解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

10.金属丰度、金属迁移率

金属丰度和金属活度是两个既不同又相关的概念。

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并成为阳离子的难易程度。金属丰度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所需的能量)来衡量。

金属活度是金属的化学活度。金属活度反映了金属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也反映了金属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难易程度。它基于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基于。

一般来说,金属性强的元素流动性较大,但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钙的第一电离能,因此钠比钙更具金属性。然而,钙溶解在水中时比钠更容易形成水合离子。即钙的标准电极电位比钠的标准电极电位更负。因此,钙的金属活性比较大,铜、银也是如此。

可见,金属丰度和金属活度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因此,“金属性”和“金属的化学活性”不能混淆,也不能将“金属活性序列”称为“金属性序列”。

11.酸,酸度

酸是化合物中的一种物质。它是一种纯化合物,其中电离过程中电离的所有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酸性是指溶液中H+离子数量大于OH-离子数量时出现的化学性质。

酸和酸度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概念。例如:硫酸是一种酸,其水溶液中H+离子的数量多于OH-离子的数量,因此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性的。

12.氧化物、含氧化合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如:CaO、CO2等。含氧化合物是指所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没有特别强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例如:KClO3、NaOH、H2SO4、CaO、CO2等都是含氧化合物。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含有氧,但不同的是氧化物强调它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含氧化合物没有这个要求。

13.氨,铵

氨是由氮和氢形成的化合物。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分子式为NH3。它可以单独存在,整个分子呈电中性。

铵是指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符号为NH4+。它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与另一种阴离子(酸离子)一起存在于铵盐或氨水中。

总之,通过上面的列举和分析,可以看出一些化学概念的含义是相似的,或者是发音相同。我们学习时,不仅要掌握概念的关键词和含义,还要注意概念的严谨性和灵活性。要“严而不死,严在生”,注意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概念的使用范围,灵活运用化学概念解决相关化学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