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视频(建军90周年沙场大阅兵)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8-13 06:48:11 405

原标题:中考热点话题丨建军90周年阅兵,2018年中考各科考试要点整理!

昨天,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红色信息淹没了?

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视频(建军90周年沙场大阅兵)

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阅兵。与以往阅兵的表演方队不同,参加本次阅兵的部队均为一线作战部队,这意味着参加本次阅兵的官兵可以随时投入战斗。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庆祝建军阅兵。

解放军建军90周年这样的重大事件,必将成为2018年中考、高考考生的热门话题。那么从纪律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次阅兵呢?

语文:关注边塞诗

此次阅兵是我军36年来首次在天安门外举行阅兵。阅兵地点选在亚洲最大的军事训练基地——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这次阅兵,无论是地点还是形式,都具有“在战场上指挥军队”的意义,而这一盛事在古代边塞诗词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1)定义

边塞诗派:指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主要反映边疆战争生活的诗派。

(2)代表诗人

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齐、王翰、王维等,其中以岑参、高适最为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

(3)语言风格

有的豪迈豁达,有的雄伟悲壮,有的委婉优美。但威严和英雄主义一般是主旋律。

(4)边塞诗主旨

歌颂战士们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表达参军建功的政治抱负。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它反映了历次战争对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侵略性的军事化和领土扩张。

描述一个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描写幸福美满的生活,表达平安的愿景。

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思想。

表达人生志向难以实现、才华不被赏识的感叹。

描写要塞上的异国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5)时代特点

盛唐:豪迈、爽朗、顽强。即使是一场艰难的战争,也是壮丽的;即使是远征,也是欢快而明亮的;即使是远征,也是欢快而明亮的。即使是壮烈牺牲,也依然无怨无悔。比如:黄沙百战金甲,誓不破不还楼兰。——王昌龄

唐中后期:国家实力逐渐衰落,昂扬的基调依然存在,但悲壮悲凉的成分却越来越多。譬如:无定河畔穷骨,如春闺梦中。——陈涛

宋代:外患不断,国难当头,怨恨无门。比如:堵了长城之后,我向自己保证,我的头发会空了,我的太阳穴已经在镜子里被染色了。——陆游

但无论哪个时期,边塞诗歌总是围绕着爱国主义主题。

(6)常见意象

自然风光:秋月、雪山、塞草、沙漠、孤城、夕阳、边境、黄河、长云、雨雪、风沙、碎石;

战争场景:骑兵、将领、征兵、金鼓、旗帜、战斗、羽书、烽火、矛、矛、剑戟、斧刀、雁鹰、箭飞马;

地名:七溪、轮台、龟兹、夜郎;金山、天山、阴山、寿江城、长城、玉门关、玉关、瀚海、学海、狼山、济北、边亭、边城、战场、车市、关山、关西、安西、阳关、小关、凉州、青海、金河、居延、楼兰;山雨;

少数民族:胡、羌、介、彝;

乐器:羌笛、琵琶、胡家、簧管、喇叭、鼓等。

(7)如何解析边塞诗

明确边塞诗的意图,挖掘其隐含的主题,把握作品的整体。

找出诗中哪些地方描述了战争场面。

明确景物描写与所表达情感的关系,把握整体基调。

历史

历史事件回顾

(下拉菜单观看)

1927年4月12日至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武汉发动“肃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召开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汉口局决定利用共产党控制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队在南昌举行起义,并任命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由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及江西省党组织领导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组长的委员会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参谋团由起义军总司令部组成,贺龙任总司令,叶挺任前敌总司令。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扎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带着超过100万发子弹和数门大炮,占领了南昌城。当日上午,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自治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联席会议在南昌召开,通过《中央委员宣言》号决议,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会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老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治纲领。

同时,起义部队进行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贺龙任总司令。由于敌人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根据中共中央预定计划,决定于8月3日至6日撤离南昌,向南进军,途经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击败了国民党反动部队,随后经福建长汀、上杭和广东大埔。9月下旬,他们占领了潮州和汕头。主力经揭阳向西进至塘坑。10月初,西进部队和潮汕留守部队遭到优势敌军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驱散。他们有的突围到海陆丰,加入当地农民武装;有的闯入海陆丰,加入当地农民武装。另一队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之后,粤北转移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终起义”。由于优势敌军的“共同镇压”,起义部队与农民武装撤出湘南。同年4月,他们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成功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第四军。军队。军队。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建军纪念日。1949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8月1日”二字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纪念日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2次会议

1927年8月7日会议的主要成果是:毛泽东提出“今后要高度重视军事,要懂得政治权力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1935年1月,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性的军事和组织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政治成熟的开始。

(2)3次起义

南昌起义是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毛泽东等人领导的湘赣边境秋收起义公然打着“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3)3次错误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目错误。

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1930年6月至9月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宇(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4)南昌起义3大意义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

标志着中国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

政治

(1)阅兵+综合国力

【热点解读】当前国际竞争的本质是基于经济技术实力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阅兵是古今中外的传统军事仪式。历来被认为是展示国威和军事实力的最佳方式,也是综合国力的展示。

【考试预测】选择题,考察国际竞争的本质以及如何提升综合国力。

(2)阅兵+国家主权

【热点解读】主权国家享有独立和自卫权。阅兵是我国的内部事务。何时阅兵、邀请谁参加阅兵完全由我国决定。与军事演习相比,阅兵的威慑作用非常间接和有限。我国的民族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向世界郑重承诺:“人不攻我,我不攻人”。中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深知和平的可贵和来之不易。阅兵绝不是“秀肌肉”。

【考试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察国家主权或主权国家义务的内容。

(3)阅兵+我国的国家性质

【热点解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9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戍边防敌还是抗洪救灾,人民解放军都以豪爽的忠诚和勇敢证明了我军的军事能力。不愧是举世闻名的威武老师、文明老师、和平老师,不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测试预测】选择题,测试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公民权益。

(4)阅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点解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以来,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坚持政治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考试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5)阅兵+民族精神

【热点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阅兵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也表达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考试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以及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6)阅兵+“文化传承与创新”

【热点解读】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体现。在“8月1日建军节”这个庄严神圣的节日举行盛大阅兵,对于“铭记光辉历史,共创强军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