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创新工程师培训)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8-12 14:47:49 787

我国的工程教育体系应该处于怎样的状态,才能应对巨变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近日,“巨变下的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研究”校长论坛在广东工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1所高校的校长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论坛围绕学生实践、工程师资、质量评价、工程师治理等工程教育的瓶颈和关键问题,共同谋求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

优秀的工程人才是“中国制造”的制胜关键之一,也是建设国家最重要的武器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工业领域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工程师。当前,我国工程教育面临治理体系不健全、理论与现实脱节、高水平师资短缺、学生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挑战。尤其是疫情期间,很多工科学生无法进入工厂实习,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迫切需要推动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切实解决人才培养与工程产业脱节问题,持续提升工程教育质量。

创新工程教育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创新工程师培训)

论坛上,多所大学校长畅谈工程教育治理体系改革与发展。从这些讨论中可以看出,要真正做好工程教育,需要进一步明确工程教育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工程教育数字化,让更多的教师拥有工程实践能力走上讲台。

工程教育不同于理科、文科等其他学科。要确立独特的工程教育目标,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工程教育训练进一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讲授和课后复习,与实际的工程制造相去甚远,那么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更应注重学生对工程原理的主动学习和应用以及对实践技术的熟练运用。

成功的工程教育离不开行业的深度参与,仅靠学校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与工程相关的各个制造行业处于技术应用的最前沿,可以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新鲜实用的知识,让他们在接触一线操作的同时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这也意味着打通教育与行业的“任用与监督两条线”,让工程人才在工作与学习的互动中脱颖而出。要创新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打造一批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成才的实训基地、实习坊、工程坊等合作办学平台,让政府、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让更多的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知识,提高工程能力。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全球工程界目前正在经历深刻的范式转变。工业4.0、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理念深入人心,全面重塑工业世界的运行模式,对工程教育提出新要求。这意味着加快工程教育数字化,实现工程教育全过程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工程教育新体系。要把新一代数字技术引入工程教育各个环节,全面重塑教育模式,带动工程教育体验和工程教育效率提升。

物联网、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将加速工程教育数字化进程,为师生提供全新的教育体验。比如,在虚拟现实中,人们可以更真实地模拟真实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三维信息的魅力,更真实地探索知识的海洋。同时,工程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也将增强教育的科学性、互动性和准确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有必要将更多的数字元素融入到工科专业培养方案中,探索“数字工程”教育路径,让工科学生能够胜任未来数字工业时代的职场岗位。

工程教育必须创新教师培养模式,让真正懂工程的教师才能走上讲台。目前,不少工程教师都是从学校转学,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对行业前沿动态关注不够。目前,高校工科教师的考核评价仍然重科研轻教学,以论文为主。这使得教师更加注重理论而不是实践。工程实践成果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对一线教学的投入不够。因此,有必要改革工程教师的培训、招聘和考核管理制度,吸引和激励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驻”教师。要调整工科教师考核“接力棒”,鼓励工科教师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脚踏实地”深入工厂车间,引导学生增强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创新实施双导师制、导师团制等指导模式,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参与学生培养。

《中国教育报》版本2,2022年12月8日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