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孔子与庄子的关系(原创 孔子与庄子的故事)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8-09 14:55:52 753

原标题:孔子和庄子,谁的境界更高?一字之差,一千年的误会

孔子和庄子都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创始人。他们的伟大程度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庄子是孔子的后裔。不同时期的社会特征决定了他们的高度不同。不过,别人不能比,境界却可以。毕竟境界是精神的广度,是可以用品质来衡量的。

原创 孔子与庄子的关系(原创 孔子与庄子的故事)

孔子在官场上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虽然早年在鲁国发挥了带头作用,但后来周游列国十四年,并没有受到重用,因为他坚持的治国理想与当时的“霸权”政策背道而驰。但是,孔子非常善于教书育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把自己不愿意的东西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水平很高,但是看看庄子说了什么?

老庄和庄子都是政治思想家。他们在岗位上追求的是国家和人民的福祉,特别是庄子的“清静无为”,主张遵循“天时、地性、人心”,以求天下太平。万物;孔子是一个政治家典型的思想家,在自己的位置上谋求自己的福利,他最大的追求就是做官、飞扬。

总之,孔子是现实的圣人,庄子是理想的神仙。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的话比它少了一字,境界却高了一层。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这是你喜欢的事,也不要对别人做。强加于人。庄子虽然没有写下这个思想,但有一件事足以说明这一点。

相传庄子游历梁国时,想去拜访故友惠子。作为宰相的惠子认为庄子居心不良,要取代他的位置,于是惠子千方百计阻止庄子进入梁国。庄子听说后,仍然平静地去参加会议。

会后,庄子讲了一个故事:南方有一种鸟,名叫凤鸟。它从南海飞往北海。路上,除非是梧桐树,它不休息;除非是干粮,它不吃;除非是甘泉,它不饮。这时,一只猫头鹰正在吃一只腐烂的老鼠。他生怕小鸡们抢走他的食物,赶紧把老鼠藏起来,想赶走小鸡们:“吓唬!”

然后庄子说出了他的真实意思: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惠子听了这话,才意识到自己是在以小人之心来衡量君子之心。他自己珍惜的宰相,以为别人也珍惜。然而,庄子实际上并没有“如愿以偿”,惠子的处境远不如庄子。

那么哪一个是更高的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比较而言,前者不难,但后者就难了。

一个不贪酒的人,绝对不会劝别人喝酒;一个人在金钱上慷慨的人,绝对不会劝别人吝啬。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如果从“你想要什么”出发,那就完全不是这样了:我是个酒鬼,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跟我一起喝;我是个守财奴,所以我也把别人看成是守财奴。这是人性,无法避免。

因此,在这一点上,庄子可能比孔子处于更高的水平。一个国家无论面貌如何,无论衣食丰裕,只要心态坚定,就不会出现错误。

最后,我们来看庄子写的一则寓言:“南海之君为幽,北海之君为胡,中君为浑巢。禹与胡在混沌之地相遇,浑巢对他非常好。玉壶拟报混沌之德,曰:人皆七窍,视、听、食、呼吸。这是独一无二的。试每日凿一窍,七日乱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