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用修辞题技巧(语用修辞举例)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7-14 02:56:19 487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满分策略:语用之修辞手法一、修辞考点新高考题型命题趋势从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再到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和全国新高考卷的语用题命题来分析,考虑到选择题的难度较低,修辞手法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以主观题型出现,分值有所增加,为5分。从目前2022届高三备考各地试题分析,语用题中词语选择、语句复位、修改病句、修辞手法、补写句子是高频考点。【高考真题】【2020年新高考卷山东卷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答案】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回答比喻在文段中的体现)这一比喻的相似性有: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指出比喻中的相似之处)【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答案】(5分)示例: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答案】(5分)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评分参考:答出给2分,答出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二轮复习修辞考点着力点在把脉修辞手法考题主方向的情况下,对点专练,提高答题的规范性或得分率。主要着力点:进一步熟悉常用、常考的几种修辞手法,进一步熟悉常见的命题套路,进一步强化训练提高答题规范性。得分目标:保4争5。训练重点:审题能力,踩得分点意识,修辞效果专业词语述评能力,结合文本分析能力,对文本内容的深层阅读理解能力。(一)、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常见命题形式(真题展现)19【2020年新高考卷山东卷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20.【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21.【2021年全国新高考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对其作简要分析。(5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6分))2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20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5分)【总结】通过对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研究,有以下总结:分值多为5分,也有4分和6分情况;指定一个句子进行修辞定点分析;有时不直接给出修辞手法,这时修辞手法有可能是一种,有可能是两种或三种;注意题目“什么”和“两种”“哪些”的问法;有时直接给出修辞手法,要求分析;根本任务要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所的题目都有“分析”二字,问法多样:“请简要赏析”“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进行简要分析”。(二)、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答题“黄金三要素”不管文句是什么,也不论题目如何问,回答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离不开三点:一是明确指出修辞用法是什么(修辞名称),二是解读修辞手法有什么(内容解读),三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效果分析)示例1:【2020年新高考卷山东卷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思路】比喻+比喻内容(本体和喻体解读)+效果分析(相似性表现,也就是分析效果)答案】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1分)(回答比喻在文段中的体现)这一比喻的相似性有: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1分)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2分)(指出比喻中的相似之处)示例2【广东省2022届新高三省级摸底联考】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思路】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提示】答题涉及多种修辞手法,“黄金三律”(修辞+内容+效果)依然一样不能少,要求答案语言更简洁更精练。答案】20.借代(修辞名称):“用双脚丈量”代指行走奔波,实地观察调研,(修辞内容)体现领导者的实干精神。(修辞效果)比喻(修辞名称):以“面纱”比喻掩盖康巴真实秀丽面目的东西,(修辞内容)“揭开面纱”比喻实探真容。(修辞效果)拟人(修辞名称):“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把靓丽的凤景写成养在深闺的女子,(修辞内容)形象生动,写出旅游资源深藏山中不被人知晓的特点,引人向往。(修辞效果)(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示例3【广东省2022届高三第一轮省级联考】

也许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风,抚平了人们休息时沙山的每一丝痕迹,将沙子推回了原来的位置,重新融合、磨砺、凝结。20.文章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技巧。请简要欣赏它们。(5分)【思路】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修辞1+修辞内容+修辞效果【提示】题中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共同点,应合二为一在组织答案时,为了让答案更加简洁。但“三金法则”(言辞+内容+效果)的主要得分点依然众多。【答案】20.这句话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2分)(修辞名),鸣沙山比喻为风手中的雕塑,聚沙粒,留住鸣沙把山原形的过程写成一个人“孜孜不倦地雕刻”(1分),(修辞内容)赋予风个性,表达了作者对风的力量的敬佩和敬佩(2分)。(修辞效果)(评分参考:每种修辞技巧1分,分析1分,表达效果2分,只要用词合理即可)(三)语用修辞考点主观题及核心题一轮复习能力点,考生会对此类问题有所了解,并熟悉回答问题的思路;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如何在标准化答案的基础上又快又好地答题,即高效评分。修辞测试中回答主观题有三个核心能力点:一是找到正确的修辞手法,这是大方向,不能错;其次,了解这种修辞技巧的本质,包括其功能,并记住专业术语;三是把修辞手法与句子结合起来,分析内容和效果。候选人的痛点:大部分在效果分析的第三点。要么回答不了专业术语,要么只回答专业术语,要么效果分析只回答了一点,不够全面,要么效果分析不能结合整段文字来表达。内容没有完全理解。修辞考点的基本点:修辞技巧的理解。(这些知识点是固定的,可以在第二轮复习时有意识地梳理和强化,比如背某种修辞手法的专业术语,这些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老师可以教。)修辞考点能力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句子不能脱离段落,要理解某个句子的修辞手法,必须把这个句子放到原文的上下文中,这是分析修辞手法效果的基础,很多考生就是在这个地方丢分的。这些可以称为智力因素,老师不一定会教,重要的是考生的“阅读”和“理解”。)具体考察某句话中的修辞技巧,而不是客观地识别修辞技巧,体现了新学院的方向高考改革——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事实上,现代文学阅读一、二和古诗词欣赏的主观性都涉及到“考点专业知识+文本阅读理解”,而且这些能力是相通的。主观题提高分数的关键是“文本理解”。例【2021年全国新高考试卷一】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光;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20.文章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二元性的修辞技巧。请简单分析一下它的构成和表现效果。(5分)【思路】对偶+构成(修辞内容,什么是对偶)+效果分析(根据短文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5分)含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的名称,而且是成对出现的;“描绘”与“传播”、“城乡”与“时代”、“风俗”与“精神”也是成对出现的。

高考语用修辞题技巧(语用修辞举例)

(修辞内容、构图、什么和什么的对偶性)(2分)形式工整,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效果分析1),有利于烘托节日欢快的气氛(效果分析2)。(3分)评分参考:回答2分,回答3分。只需正确回答即可。如果还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都会酌情加分。【解析】新高考卷一考的修辞手法确实很普通,——对偶。题目很简单,但是分数可能不太理想。学生失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偶”的作文无法上升到“意义紧密相连”的高层次概括分析。大多数都是关于什么是正确的简单答案和简单的列举;其次,他们没有结合课文的整体内容来分析这句话。“这有助于增强节日的欢乐气氛。”【分析】1.熟悉修辞手法(基础)反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列释义:用一对词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应、相似或相同意义的修辞方法。原句: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光;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的名称,而且是成对出现的;“描绘”与“传播”、“城乡”与“时代”、“风俗”与“精神”也是成对出现的。那么为什么这些内容可以放在一起并且“相互关联”呢?从对偶的定义来看,它的意思是“结构相同、意义对称”,它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可以匹配。这是理解二元性的精神本质。2、结合课文的综合修辞技巧(能力点,提高分数的关键)双重功能:语言精炼,句子结构工整,音韵和谐,节奏感丰富,音韵美,内容互补、呼应或对比两部分。相互映衬,增加表达文采和语言的感染力。“语言精炼、句子工整、音韵和谐、节奏感、音韵美”是专业术语,可以直接复制;“增加表达的文采和语言的感染力”也可以照搬,但如何与文字结合起来呢?传染性怎么样?从整个内容来看:欢快的锣鼓敲响,喜气洋洋的狮子翩翩起舞。“过元宵学‘四史’”文明实践示范活动昨天在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举行。活动分为“四史”谜语歌颂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民俗文化、戏曲演唱弘扬传统文化三个篇章。民俗风情与党史交融,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元宵节线上活动直播间热闹非凡。一场党史知识、传统民俗知识的直播吸引了无数粉丝。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和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地走进直播间,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播音员平实的话语,幽默的语气,非常接地气的内容,让观看直播的观众既听又记。传统文化展示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光;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歌唱,古风新韵歌颂文明。一场鲜美原汁原味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郁氛围。三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选句“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光;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就是将传统节日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以二元性的形式具体展现出来,让人们有一种现场感强烈,节日气氛浓厚。事实上,文体的结束语“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因此,这种二重性的效果可以表述为“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乐气氛”。当然,具有类似含义的表述还有:“有文采,增强画面感,有现场感染力;展现传统节日魅力,渲染浓厚的传统节日氛围”……无论怎样答案是有组织的,考生必须有这样的意识:要根据课文的上下文来分析这段修辞在段落中的表达作用。因为这是一个真正的关键得分点。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术交流。作者不详,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始出处所有。若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并联系我们立即删除。本文由sunshine-qykgjlpt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