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全面剖析(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全面剖析论文)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8-03 08:26:46 846

鸦片战争从爆发到失败,就像是落后颓废的中世纪社会深深的震颤,而震颤引发了颠覆时代的巨大蝴蝶效应。鸦片战争中任何一个微小的触手似乎都会引发战争的失败。有人说,无非是“社会落后导致政治腐败,政治腐败导致武器落后”。这种看法太笼统了。

政治方面

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全面剖析(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原因的全面剖析论文)

(一)道光帝的责任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条约》的签订,是国家的丧权辱国,道光皇帝应该承担主要责任。道光皇帝将永远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耻辱柱上。”中华文明的历史,给那些失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人一个教训!”

第一,道光帝愚昧自大,对当时的世界形势缺乏准确的认识,仍然固守天朝大国的思想,认为英国是蛮夷之国,对英国的决策仍采用传统安抚蛮夷的政策。道光皇帝认为自己手中掌握着几十万军队(当时清王朝有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总兵力达到80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一支常备军),而“滋事”的英军不过数千之众(当时英国的正规军约14万,加上担负内卫任务的国民军6万,总兵力约20万。鸦片战争初期,英国派往中国的远征军总兵力仅7000人;整个战争期间,英军兵力最多时也不过2万余人),道光皇帝自然感觉胜券在握。所以,尽管战争初期清政府军队一败再败,但道光皇帝却坚持对英作战,从各地不断调集兵力,对作战地区进行支援。并且道光帝对英方的情况又一无所知,在中英交战已两年时间,他还在询问:英国坐落在何方?周围几许?女王有无匹配?与俄国是否接壤?和新疆有无陆路可通?

道光皇帝

第二,道光帝用人不当,撤换林则徐等主战大臣,而任用琦善等妥协投降派大臣。一系列战役的失败和不断地丢城失地,让道光皇帝大失所望。军事上“既不能冲锋击贼,复不能婴城固守,一见逆夷,辄纷纷溃散”,英军船坚炮利,势如破竹,而清军船炮不坚,兵心不固。道光皇帝又是清朝历史上有名的“节俭皇帝”打仗是最花钱的事。1840年,清政府的国库存银为1034余万两,这笔款项是应付不了一场大的战争的,一旦战争旷日持久,军费开支将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对百姓的征敛又可能会激起民变。这些因素决定了道光皇帝对英作战方针的改变,由“剿”而“抚”。于是,1842年3月,浙东战役惨败后,道光皇帝由主战转而妥协求和,任命主和派大臣耆英、伊里布前往浙江进行谈判。1841年8月,面对英国军队的武力进攻,舰队抵达天津白河口,道光皇帝慌了手脚,匆忙采取了“丢卒保车”的策略,即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军和谈,他认为“以牺牲林则徐换得和平,实在是一个最简便、最省钱的好办法。”【或因道光帝与满族官僚中的保守派存在排汉思想?】

林则徐肖像

第三,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三战三和)。道光皇帝的决策一部分依据前方各地的奏报。但由于当时通信条件极不发达,“从广州到北京,若以普通速度,驿递需时约30至35天;若以百里加急,需时约20多天;若以五百里加急,需时约16至19天。至于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速度当然更快,但会跑死驿马累死驿卒,一般并不采用”。由此可见,当时各地的军情既不能及时上达北京,而皇帝的谕旨也不能及时抵达前线。朝廷的决策往往是在前方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很久后才能作出的。所以“在这场由近代化的敌手发动的鸦片战争中,驿马的速度相对于军情的顿变,则是过于缓慢了,清廷的决策往往比实际慢半拍,甚至慢一二拍”。因此,道光皇帝依次得到前线军事信息的时间与英国军队实际行动的顺序恰恰是颠倒的他的决策也就常常使前方将士不得要领。

第四,道光皇帝于中国战败的责任,根源在于“专制帝王淫威之毒”。道光既不明知英军火器之利,对于战败之兵丁,则以其未曾力战,迭谕将其先遁者杀之,以警其余,奈其无济于事。武将之遇英军也,战败则死,报之朝廷,恩恤即至,其不死者,则交刑部议罪,文官凡有守土之责者亦然。......朝廷之法令既严,又常责人力不能为之事,谕旨前后时相矛盾。大臣唯有捏奏军功,假造事实而已。道光曾批奕经奏文曰:“不实不尽之至......朕只恨世道人心,何至如是之不诚不实?朕以重任付诸臣,诸臣无不还朕一‘欺’字,再不解是何存心也。”专制帝王淫威之毒,抑何甚耶!

鸦片战争中清军的想象

(二)清政府的政治腐败

官员腐败导致清军战斗力无法充分发挥,最终导致清政府军事失败。清末,腐败横行,上下官吏相互欺凌,整个官僚结构处于腐朽的状态。投降派控制了军事权力。军队纪律败坏,装备薄弱。许多士兵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武器。军队中吸食鸦片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很多士兵体力严重下降。军队中腐败和克扣军饷的现象十分突出。夷善、义经、杨昉等大臣只知道鸦片战争期间的贪污受贿,没有认真研究军事,最终导致了清军的失败。而且,战斗失败后,前线将领不惜夸大敌情,谎报战斗结果,以减轻罪责,保住官职。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道光皇帝对敌情的判断。事实上,整个鸦片战争充满了谎言。“我们很难找到完全不说谎的清廷官员和将军。”其中,战败、公然违抗命令、撒谎最多的一山,不仅没有受到追究,反而“奉外交部命赏赐白玉龄”。义山的行为激怒了清政府官员,于是谎言奏折充斥朝廷。相对诚实的林则徐,成了这个谎言世界的倒霉对象。“大敌临头,林则徐被斥责”,罢官,贬伊犁。这和明末崇祯皇帝在皇太极进京时逮捕、拖延袁崇焕是一样的。这是长城的自毁!又一历史悲剧。重复。”

(三)清政府“防民甚于防寇”的政策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力宣扬程朱理学,压制人们的思想,使知识分子不敢参与政治。尤其是对汉人的镇压,使得民众对政府更加离心,政权非常不稳定。稳定下来。清政府对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镇压,对人民的镇压,加剧了国内矛盾,使清政府难以有效应对鸦片战争。汝岐山一到广州,就下令将水勇、项勇解散,并拆除城防。京泥将军义山在广州时,污蔑“广东人民都是汉奸,广东士兵都是叛党”,高喊“祸在内,祸不在外”,推行反动政策。“保民不保贼”的政策。在浙江期间,耀武扬威的义靖将军污蔑当地百姓是“水勇士、乡勇士,要么是无业游民,要么是乡下傻子。他们的武器无非就是刀棍,他们可以扬名立万”。为己不为,但遇敌必先瓦解……这是浙江将士、浙江勇者都不可得的局面。”清政府的这一系列倒行逆施,决定了这场战争的惨败。

钦差大臣岐山——被骂为奸臣

经济

(一)传统小农经济破产造成的不稳定性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破产是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也包含着死亡。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加剧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鸦片贸易的后果之一是货币和税收制度的混乱。当时,中国实行双本位货币制度。鸦片贸易进入超级市场,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白银价格上涨。农民用铜币和粮食兑换成一定数量的白银来纳税。换句话说,随着白银变得越来越稀缺,与其他商品相比,它变得更加昂贵。农民的有效税率比以前增加了一倍甚至更多。小土地所有者越来越无力纳税,也不得不纳税。不要卖掉土地,陷入绝境。原本牢固稳定的自上而下的社会等级制度因东西方的碰撞而逐渐松动,社会底层正在酝酿着叛逆的隐患。

(二)传统小农经济无力生产坚船利炮

经济实力在战争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清军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中英经济实力的巨大差距。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产值不断增加,日益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反观清朝,封建因素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本无法制造坚固的船只和大炮。清代的小农经济是以一户为生产单位的。这种经济状况只是满足日常需要,所以并不需要很高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这导致清军在武器装备上无法战胜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与此同时,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凸显。许多人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这直接影响了清朝依靠税收作为财政来源的国家财力。与此同时,鸦片贸易加速了白银的外流,这一切都让清朝基本无力回天。发展军事。

鸦片战争中的英国舰队

相关推荐

  • 南宋皇位传承(南宋的帝王)

    南宋皇位传承(南宋的帝王)

    原标题:南宋皇帝说:当皇帝也有压力,不如当太上皇帝。“太上皇”,这个称号听起来很酷,但透露出来的却是一种无奈。谁不喜欢权力?谁不喜欢掌控一切?只有皇帝才有这个资…

    南宋皇位传承(南宋的帝王) 2024-07-09 10: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