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难点分析(初中化学重难点归纳)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5-23 05:14:02 503

颤抖吧化学

其实这些知识点,老师都讲过无数次了,这里给大家总结出来,希望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看一下,加深理解和记忆!

初中化学重难点分析(初中化学重难点归纳)

考点一、溶液、溶解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解决方案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2)组成:溶质和溶剂。

(3)特点:溶液均匀、稳定。

均匀性是指溶液的所有部分都具有相同的密度、浓度和性质。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溶液长期放置后不沉淀、不分层。

2、溶解现象

(1)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溶剂的温度: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2、固溶质的粒径: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

3搅拌以加速溶解。

(2)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当物质溶解时,通常会引起温度变化。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

1、溶质分子或离子扩散到水中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需要释放热量。

当吸热量大于放热量时,溶液温度降低,反之亦然。

(3)溶于温度升高的水的物质: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溶于温度降低的水的物质:硝酸铵等。

3、正确区分乳化和溶解现象

(1)乳化是利用乳化剂将植物油(油珠)分散成无数小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

(2)溶解是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的作用下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乳化产生乳液,溶解产生溶液。

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定义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的溶质加入到一定量的溶剂中。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称为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的溶液称为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在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温度”和“一定溶剂量”两个条件下才有意义。如果没有这两个条件,就无法判断它们是否饱和。

溶液的饱和度和不饱和度必须指定具体的溶质。同一溶剂被一种溶质饱和,但不一定被另一种溶质饱和。

5.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在一定温度下,看溶液中是否还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如果存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且溶质与溶液共存,则该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加入同一溶质的固体粉末,看其是否继续溶解,从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要点诠释】

1、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是相加的,但体积是不相加的,即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液体积。

2、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透明”溶液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例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高锰酸钾溶液呈紫红色。“透明”并不是解决方案的基本特征。例如,水和酒精虽然是透明的,但它们不是溶液。

3、如果加入水中的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那么溶质就是与水反应后形成的物质。例如:如果将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其溶质是氢氧化钙,而不是氧化钙[CaO+H2O=Ca(OH)2];三氧化硫通入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溶质为硫酸[SO3+H2O=H2SO4]。

4、注意区分反应热和溶解热。反应热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溶解热是物质溶解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放入水中都会放热,但放热的性质不同。前者是氧化钙与水反应形成氢氧化钙时释放的热量。是反应热,后者是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时放出的热量,即溶液热。

考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种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

(2)四要素:一定的温度;溶剂100g;饱和状态;单位:克。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2.溶解度曲线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例如氯化钠。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例如熟石灰。

3、溶解度曲线图中各点的含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一点表示该物质在该点所指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处于饱和状态。

(2)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明该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3)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明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明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或溶质没有完全溶解)。

4、影响气态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随着压力的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增加;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

【要点诠释】

1、了解溶解度需要掌握以下四个要素: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如果不指定温度,溶解度就没有意义。

(2)标准品:100g溶剂中。溶解物质的量与溶剂的量成正比。为了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必须使用等量的溶剂。这里100克是指溶剂的质量,不能误认为是溶液的质量。

(3)状态:达到饱和时。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剂(100克)中达到饱和(最大溶解)时,溶质的量才是确定值,否则溶解度就不是确定值。

(4)单位:克。

2、气体的溶解度可以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来了解。例如: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力降低,气体溶解度降低,大量气体就会涌出;喝苏打水后会打嗝,因为苏打水到达胃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

考点三、溶质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2、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测量)、溶解。

3、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式中溶质的质量必须是溶解物质的质量。不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成分,当然也不是溶质。

(2)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多种,所以溶液的质量是所有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之和。溶液中某种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该溶质。质量除以溶液的总质量。

(3)计算时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

(4)CaO、Na2O、SO3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Ca(OH)2、NaOH、H2SO4。溶质是反应产物Ca(OH)2、NaOH、H2SO4,而不是原来的物质CaO、Na2O、SO3,所以溶质的质量就是溶液中Ca(OH)2、NaOH、H2SO4的质量。

(5)CuSO4·5H2O、Na2CO3·10H2O等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溶质为CuSO4、Na2CO3,结晶水会“进入”溶剂。

(6)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直接由溶解度计算出来。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我是一名中学老师,喜欢我的可以关注一下,有什么问题给我留言!

谢谢大家的关注

解决方案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