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个新专业列入本科(今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6-27 22:09:51 259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共育未来——奥运科技艺术展”。何露琪摄

研究人员在电子科技大学宜宾园区智能制造研究实验室进行智能抓取实验。王宇摄

37个新专业列入本科(今年新开设的本科专业)

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今年的高考学子们进入了忙着填写申请表、高兴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与此同时,一批“新”专业为未来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本科专业注册审批结果,共有31个本科专业首次正式招生,涵盖工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9个专业学科门类。

高校本科专业调整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晴雨表”。新专业有什么“新”?未来如何培养专业人才?

新工科新专业凸显“智慧”

盘点31个新增专业,“智慧”“智能”是其中关键词——智慧能源工程、智慧建筑与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地球探测、航空航天智能电力推进技术、智慧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海洋技术、智慧林业……新增智慧智能相关专业8个,其中工科类专业7个。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智慧水利系主任于晓东表示,智慧水利专业是水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水利行业的知识,还要了解新兴技术。本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数字水利”建设,为“河流战略”贡献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智能交通工程专业的大学之一。学校依托交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依托交通学院原智能交通工程专业团队十余年的教学工作积累、轨道交通。借助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创新平台雄厚的科研基础,进一步加强交通工程与安全、信息、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智能化”新路径。+交通”人才培养,旨在培养交通领域智能领军人才。

山东大学智能建筑与智能交通专业由李术才院士、张青松教授领衔。面向国家“交通强国”、“制造强国”重大战略需求,深度融合数学、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等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研究领军人才,自主创新、跨界开发能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教育部于2017年提出培养大批多元化、创新型的优秀工程科技人才,即“新工科人才”。所谓新工科专业,是指针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新兴产业的专业,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

近年来,高校本科工科新增专业较多,其中不少是新工科专业。专家表示,新工科专业或将继续成为未来几年大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两新交叉融合适应发展需要

多学科交叉融合也是新专业的一大特色。在本科专业调整中,教育部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推动新工科、新医学、新农业、新文科。建设,新增文理科、理工科、医学工程等交叉综合专业。

要实现“双碳”目标,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目前,我国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碳管理和碳交易方面的专业综合性人才存在缺口。2021年,重庆大学牵头与三所高校联合申报“碳储存科学与工程”专业。

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李正良表示,现在能源、材料、交通等领域对碳储存科学与工程人才需求巨大。为此,学校将重点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希望该专业60%至70%的毕业生未来继续深造,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随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实施,中国的行星探测工程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成都理工大学申请的“行星科学”专业研究深空探测。成都理工大学教师李春辉表示,行星科学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是在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交叉基础上产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彗星、小行星和系外行星。形成和演化过程。

“智慧林业”也是今年新增的本科专业之一。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蒋江表示,林业发展必须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优质高效监控管理。智慧林业专业在传统林业专业基础上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将为学生提供智能化培养模式。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近年来新增专业较多,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这些新增专业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它们体现了高校专业的先进性和对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关注。

新设三个专业凸显就业导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以来,教育部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支持全国高校新增本科专业1.7万个,占专业总数的28%。%,近万个专业积分被取消、暂停。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总体方针是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注重质量、优化结构。为凸显就业导向,增设专业申请流程明确要求高校充分调查社会需求,以扎实的人才需求调查数据作为增设专业的理由和依据,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明确具体要求新专业社会。

同时,新设立的专业还需要对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革需要、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进行有益补充。比如,教育部连续两年对艺术专业进行调整,设立了科技艺术、纤维艺术等更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新专业。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经典场景。与此同时,艺术院校也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与艺术创意的融合,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方式培养新型人才。

今年新增的“科技与艺术”专业由中央美术学院申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表示,该专业主要探讨“艺术与数学”、“人工智能创造力”等课题。未来毕业生就业方向包括科技艺术创作与教学、科技公共艺术、创意产业、科幻小说、科普、教育工作等。(记者刘瑶)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