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中医基础理论绪论重点笔记)

作者:教育资讯网 2024-06-08 01:36:44 12

1、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中医基础理论绪论重点笔记)

《难经》以《寸口脉诊》阐明经络学说、命门三焦学说。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中医第一步辨证论治专着。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中医专着;提出“四气五味”;按养生、治病、药物毒性分为上、中、下三级;提出“七情和”的配药理论。

2、第一部脉学专着——金代王叔和《脉经》

第一部针灸专着-《针灸甲乙经》金皇甫蜜

第一本病因病机证候专着-《诸病源候论》隋朝元方

3、金元四大家

刘万素(刘河间),火热论,《汉良学派》;张从正,攻邪论,《功邪派》;李杲(李东源),脾胃论,《补土学》;朱震亨(朱丹溪),向火论,《紫音派》。

4、明清时期

吴有行(吴又可),创立“暴气”理论;叶桂(叶天师),卫气营血辨证论;薛雪(薛胜白),《湿热条辨》,吴堂(吴巨通)《温病条辨》,三焦辨证论。张介宾(别名净月):“阳不过盛”、“真阴不足”,强调温补肾阳、滋补肾阴。

5.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概念、辨证论治。

6、整体观念:是中医认识人体本身以及人与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联系和统一的学术思想。

7、生理功能合一:五脏合一观念(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形神合一观念、精气神合一观念。精神

8、疾病,疾病的简称,是指具有特定致病因素、发病模式和病理演变的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它往往有相对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要点、与类似疾病的鉴别点等。

症状,即症状和体征,是身体疾病的异常表现,包括患者报告的异常感觉和医生检查的各种体征。

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部位、性质、轻重等病机本质的概括。

9、辨证:是运用中医理论,对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三合一分析,以阐明问题的思维和实践过程。疾病的性质并确定它是什么综合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猜你喜欢